
昆明4月12日电(陈静 杨碧悠)“‘一带一路’建设为云南航天科技应用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12日,有“神州之父”之称的中国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在昆明“西南联大讲坛”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航天技术的支持,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在航天科技应用领域大有可为。
当天,戚发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西南联大讲坛”上,以《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为题,为云南学子进行了航天知识科普,讲述中国航天精神,还说起了自己和西南联大的渊源。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饶卫介绍,早在1938年,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创建了中国首个航空工程学系。西南联大在昆明办校八年,培养了航空工程系学生150余名,先后走出了郭永怀、屠守锷等多位院士和航天人才,为抗日战争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的几位老师都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因此,我也是西南联大的受益者。”戚发轫称,“西南联大和昆明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
然而,由于地处边疆,经济发展落后,云南的航天事业发展迟滞。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云南的区位优势凸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当地航天事业发展带来机遇。
戚发轫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航天技术的。云南虽然在航天制造、航天技术研发等领域稍微落后,但是,当地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空间技术基础研究、航天科技应用、航天科普推广等。“把天上的好技术,落地到云南,依靠企业、高校、社会、市场的推动,和周边国家共享科技成果,共同进步。”
戚发轫补充说,“距离2050年中国实现科技强国梦还有30余年,在这段时期,云南在航天科技、卫星功能的应用和落地上,大有可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