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镜头
他每天近距离与病人口鼻接触,冒着感染风险为患者留取咽拭子;他为患者打开声门,找到气道,与死神抢夺重患的生命;他不惧危险,为患者完成吸痰、血气分析采集、口腔护理等诸多高危操作;他在六小时内为患者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一系列动作,最终患者转危为安……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第十七、十八两个重症病区,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在战“疫”一线,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临时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
重症病区每天都需进行大量咽拭子采样,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风险重重。近距离与病人口鼻接触,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咳嗽、喷嚏等含大量病毒的飞沫喷溅,感染风险极高。但临时党支部医生党员们毫不畏惧,纷纷主动请缨采样,为病人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临时党支部党员、肝病科副主任医师韩利岩与中医科主治医师白文武就多次深入病房为患者留取咽拭子。
气管插管术,是一项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操作,但也更为危险。气管插管需要非常近距离地贴近患者,打开声门,找到气道,含高浓度病毒的空气往往会扑面而来。东院区临时党支部委员、麻醉科副主任吴剑波自告奋勇进入隔离病房与同事合作进行气管插管,与死神抢夺病危患者的生命。
在十八病区的监护单元(ICU)内,有多个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需要进行高强度的监护和护理工作,由于房间内充满含有大量病毒的气溶胶,传染风险非常高。在护理团队中,重症医学科护师张迎迎、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师安冲、重症医学科护师刘一鸣、重症医学科护师王成涛、重症医学科护师宋秀秀等几位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不言苦累、不惧危险,悉心照料着患者,完成了吸痰、俯卧位通气、血气分析采集、静脉输液、口腔护理、肠内营养等诸多高危的操作,点点滴滴中体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俯卧位通气作为重度呼吸衰竭的挽救性治疗措施,在病房条件有限且病人带有气管插管及各类引流管的情况下,翻身难度大,并且护理人员会近距离接触病人含有病毒的体液、飞沫。临时党支部委员、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静带领护理团队与医生团队一起,克服困难,用自制垫子创造条件实施俯卧位通气,缓解了病人极度缺氧状态。
此外,临时党支部委员、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昊在病房尚不具备开展有创通气条件时,指导开展高流量氧疗病人的俯卧位通气,为危重患者救治赢得了时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危急关头,我们共产党员要挑起重担。”疫情不会摧垮共产党员的意志和信念,在危难关头,他们挺身而出,充满了魄力,凝聚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