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浇灌银川平原的“生命河”。黄河银川段自吴忠市利通区与灵武市交界入境,贺兰县与平罗县交界出境,途经灵武市、永宁县、兴庆区、贺兰县等4个县(市)区,总长度83.8公里,占黄河宁夏段的21.1%。年均过水量300余亿立方米,形成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秦渠、东干渠等多条引黄干渠。
近年来,银川市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岸上与岸下齐抓、治标与治本并举,持续开展黄河防洪抗汛、河湖水系连通、水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全面筑牢生态屏障,守护黄河安澜。目前,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在“Ⅱ类进Ⅱ类出”,9条重点入黄排水沟稳定达到Ⅲ类水质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全市水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多举措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
近年来,我市以“源头治理、中段提升、末端兜底”为思路,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岸上岸下综合整治,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
第二排水沟是银川市六大入黄排水沟之一,也曾是城市黑臭水体之一。起点为金凤区芦草洼滞洪区,流经兴庆区、贺兰县,在贺兰县立岗镇火星村汇入黄河,全长33.9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段长度为6.6公里。
据银川市水务局局长董建华介绍,2017年8月,银川市水务局投资1474万元在第二排水沟上游实施了清淤截污6万立方米,还通过沟道种植土换填、翻建沟道砌护、种植荷花和睡莲水生植物等措施,让第二排水沟焕发新生。兴庆区大新镇新水桥村村民杨月花和老伴马广亮一直负责第二排水沟新水桥段的环境维护,二排沟的变化她最清楚。“以前看着沟里脏,想清理都不知道咋清理,这几年政府下了大决心清淤、清垃圾,沟里才彻底干净了。”杨月花说完,继续巡沟去了。
了解到,2017年起,我市采用“一沟一策”的治理方法,开展银川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对挡浸沟、银东干沟等9条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治理。2018年,全市已全面消除9条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过去的臭水沟经过截污纳管、清淤和水生植物的种植,变成了景色宜人的带状休闲湿地,供市民休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银川市水务局积极推进我市重点入黄排水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项目包含银川市第二排水沟和四二干沟两条沟道,预计9月底完工。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沟道年久失修、生态脆弱等突出问题,营造生物多样性,提升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董建华告诉,近年来,市水务局通过开展中段提升,加大沟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以第二排水沟、银新干沟、西大沟为代表的沟道治理工程,通过沟道底泥清淤、水生植物种植、生物浮床等措施有效提升沟道水质。此外,联合农业部门开展农业“三禁三减”行动,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量实现零增长,有效消除氮、磷超标,大幅消除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村污水排放治理,实施农村污水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项目,推进农村改厕改水,加快推进农业污水治理,有效控制支沟向干沟排污。
漫步在位于兴庆区通贵乡河滩村的黄河湿地公园木栈道上,可以清晰看到在水里欢畅游玩的鱼儿,时不时还能碰到来这里散步锻炼的村民……然而,几年前,这里还“又脏又臭”。
2018起,市水务局牵头实施了滨河水系连通工程,将入黄排水沟退水口由九处合并为北大沟一处统一入黄,串联中干沟、永二干沟、第二排水沟等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建成南北贯通,长度为25.2公里,面积2492亩的湿地水系。“人工湿地里种植的水生植物和铺设的石墨烯光催化网膜等都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起到净化作用。”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吕金虎说,银川滨河水系沿线设有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常年稳定,完全达标。目前,入黄水体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黄河干流银川段稳定在Ⅱ类进Ⅱ类出,实现了水系湿地连通联调联净,构筑了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增强了滨河水系防洪、排水和生态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