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娱乐       科技       财经       生活      房产       汽车       八卦       明星      商机      时尚       数码
当前位置:银川视窗 > 商机 >
如何稳就业?宋雪涛:供给侧对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减税降费
时间:2020-03-25 12:37

  今年增量就业的供给压力和存量就业的失业压力明显增大。要尽快恢复正常经济秩序,稳住存量就业;激活,需求侧补贴消费服务业,供给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进一步减税降费。适度拉动基建投资可对冲需求下滑,但对就业的贡献一般,要重点考虑投资效率、形成有效投资。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联系人赵宏鹤

  国内1-2月经济数据大幅负增长,欧美经济在疫情蔓延下阶段性衰退已成定局,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2%,达到2018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稳就业已经成为今年工作的首要目标。

  一、增量的供给压力:当前城镇就业的供给结构

  我国劳动总人口已进入存量时代。经济活动人口(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逐年增长,至2016年达到顶峰80694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2017年之后经济活动人口开始减少,2018年底为80567万人。

  根据2019年的数据,我国就业市场的大致情况为:乡村就业人员净减少100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净增加828万人,其中新增农民工241万人,新增高等教育毕业生73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93万人,乡村就业人员和农民工退出就业市场/失业759万人,非农民工城镇就业人员退出就业市场/失业637万人。(对比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和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人数,近年普通初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明显减少,相比上述规模可忽略不计。)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乡村就业人口的迁移,体现在乡村就业人员逐年减少和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二是学校毕业生,主要是毕业后不再升学的普通高校和研究生毕业生,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

  近年我国城镇就业供给增量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19年高等教育毕业生占比50%,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占比34%,农民工仅占比16%,而2010年的占比分别为23%、27%和51%。

  二、存量失业压力:国内疫情下的服务业就业

  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业、餐饮和住宿业、交通运输业、文体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等。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结果,截至2月底已有5.6%的连锁餐饮企业开始裁员,53.5%的企业降薪;中国饭店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19%的餐企有减员计划,减员比例均值为34%;住宿业企业中59%对基层员工减薪,10%实行无薪休假。

  2014-2018年,上述服务业年均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约1千万,是城镇就业的最主要贡献部分;2018年底,上述服务业的城镇就业人数约1.63亿,占全部城镇就业的39%对于这些行业,前期国内疫情防控中已经处于停摆状态,当前持续的输入性疫情压力意味着需求的补偿性恢复可能较慢,同时疫情导致总需求下滑,部分企业亏损破产、居民减收失业,因此服务业所面临的就业压力程度和持续性可能会超出预期。

  三、存量失业压力:海外疫情下的出口企业就业

  国内出口企业刚在1季度经历了疫情带来的供给冲击(开工难、复工复产难,1-2月出口增速-15%、增加值增速-13.5%),又将在2-3季度经历海外经济衰退带来的需求冲击(订单砍单),出口企业的就业压力至少会持续到今年4季度。从企业类型来看,其他性质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贡献了52%,且呈逐年升高态势,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贡献了2019年出口额的48%。

  定量来看,OECD实际GDP增速每下滑1%,国内出口增速平均下滑6-7%。2009年OECD实际增速因经济危机降至-3.5%,如果2020年OECD经济增长从2019年的1.6%降至1%/-1%/-3%,则国内出口增速可能降至-3.5%/-16.5%/-30%。和2008年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不同,此次新冠疫情使各经济体同时“拉闸”,所以对中国出口的短期影响可能接近或大于2009年(-16%)。

  结合出口依赖度和出口体量,受外需影响较大的产出品主要包括:电子(通信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电子元器件,视听设备,)、、鞋、家具、家电、部分机电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电机)、金属制品等。

  四、今年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兼有增量就业的供给压力和存量就业人员的失业压力

  (1)新增城镇就业供给约1400-1500万人,其中高等教育毕业生占比50%,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占比34%,农民工占比16%。从行业分布来看,第三产业占比60%-70%,制造业和建筑业占比30%-40%。

  (2)批发和零售业、餐饮和住宿业、交通运输业、文体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受疫情冲击程度可能高于预期。这些行业是近年城镇新增就业的主要贡献部分,疫情冲击可能造成已就业人员失业和新增就业需求减少。

  (3)新冠疫情在国内供给和海外需求两个方面对出口企业形成夹击,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电子元器件,视听设备,仪器仪表)、纺织服装、鞋、家具、家电、部分机电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电机)、金属制品等行业的就业压力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但对出口贡献较大的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和裁员压力。

  五、如何有效稳就业

  1. 尽快恢复经济秩序,取消不合理复工限制,稳住存量就业

  恢复正常经济活动是稳定增长和缓解失业压力的核心,2月下旬之后各行业复工进度持续提升,但最近两周提升速度明显放缓。例如,六大发电集团日均发电耗煤最近两周始终处于去年同期的80%左右,照此推算1季度工业增加值可能还将负增长10%。究其原因,中上游资本密集型行业复工较早,但下游劳动密集型行业恢复较慢,需求不足导致中上游企业复工后累库,产能利用率难以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复工进度慢也与地方的政策差异有关,例如健康码不互认、外地返工人员强制自费隔离等。因此,应尽快取消地方不合理复工限制,例如全国统一编制健康码,对健康码的发放落实属地责任,一旦发放要在政策上和技术上实现全国互认。

  2. 激活第三产业,对接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的新增就业

  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占比城镇新增就业超过80%,主要分布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交运仓储邮政业等,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0%。

  农民工曾是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当前仅占城镇新增就业的16%,而且随着群体加速老龄化,就业越来越倾向于轻体力劳动的第三产业。2014-2018年,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比从17.1%上升至22.4%,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占比提升了7.1%,行业薪资涨幅却低于建筑业和制造业,这是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导致的。

  对于第三产业,第一类包括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主要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因此财政情况相对较好的地区可以考虑适当扩招,尤其是在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卫生和社会工作短板领域。

  第二类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运仓储邮政业,加上餐饮和住宿业、文体娱乐业、居民服务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已就业人员失业压力加大且新增就业供给较多。除交运仓储邮政业外,上述行业80%以上的就业岗位由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提供,抗风险能力弱,因此针对这部分行业的支持政策可能带来更好的稳就业效果。

  3. 需求侧补贴消费服务业,供给侧对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减税降费

  需求端,可以将财政资源直接转化为居民购买力针对服务业发放消费券,近期已有南京、宁波等地区向居民发放消费券,涉及餐饮、通信、、图书、旅游等方向,既促进了居民消费和相关就业,也将税收留在当地,有助于形成“居民消费-企业收入和就业-居民收入和地方税收”的经济活动闭环。针对制造业提供消费补贴,对接通信设备、计算机、视听设备、纺织服装、鞋、家具、家电等受出口冲击较大的可选消费品,可部分对冲相关出口企业的外需压力。针对失业群体和疫情导致的无收入群体,可利用画像定位,定向发送电子消费券。

  供给端,可以进一步加大对上述第三产业行业纳税人的税费减免力度。例如将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税费减免范围由增值税扩大到所得税和其他各类费用,减免时间延续到2020年全年;对于依法参加失业保险且正常缴纳相关费用的企业,如果不裁员/少裁员,可在后续根据实际缴纳金额予以适当补贴。

  4. 适度拉动基建投资对冲需求下滑,但对就业贡献一般

  适当拉动基建投资,对于补短板惠民生有积极意义,但对就业的吸纳效果一般,稳就业目标优先的情况下,大幅刺激的必要性不高。另一方面,参考投入产出表,建筑业的主要下游需求与出口依赖度较高的主要出口品匹配度较低,仅有金属制品、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等相匹配,刺激建筑业对于缓解出口企业外需压力的效果也一般。

  适度拉动基建投资,需要重点考虑投资模式和投资效率,尽可能形成有效投资,比如此次疫情暴露的医疗设施、公共卫生、疫情防控等基础设施短板;契合产业趋势、商业化程度高的、环保、数据中心等新型基建;推动大都市圈建设,既拉动城市轨道交通、房地产等传统产业,也可以富集产业和人口资源、带动就业。

  如何稳就业?(天风宏观宋雪涛)




上一篇:医药股异动 福安药业拉升封板   下一篇:同盾助力唐山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让金融“春雨”滋润万千